由美國商務部最近公布的一連串數據顯示:該國經濟復甦可能正隨就業市場的改善而加速。包括:消費者支出、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、全美20大都會區房價指數,以及由美國勞工部所發布的就業報告。
根據美國商務部報告: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 (GDP) 70% 的2月份個人消費者支出增加0.3% (該月扣除易變動的食物與能源價格的核心指數),雖略低於1月份的0.4%,仍為連續第5個月的增加,較去年同期上揚1.8%,維持溫和的通貨膨漲,該數據為美國聯邦理事會FED據以檢視通膨壓力的一項重要指標。在個人所得則與前月持平下,美國2月家庭儲蓄率為3.1%,是2008年10月以來最低。『由於支出是勞動市場的一項函數,代表美國勞動市場現正在好轉中。』因此若美國消費者支出持續增加,則百思買 (Best Buy) 等零售業者的獲利有可能繼續成長。但若此次的復甦主要是依賴企業支出和外國的需求,則在高失業率、低薪資成長、信用緊縮和創紀錄的住宅貸款戶違約,都將使得消費者轉趨保守,因而此次復甦格外持緩。不過,經濟學家預測美國失業率將自去年升抵26年來的高點緩慢下降,未來幾個月,家庭支出可能對經濟擴張做出較多貢獻。
紐約經濟諮商理事會於3月30日公佈,3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月份修正後的46.4點,反彈至52.5點,優於預期。和2月份消費者支出同步上揚,為經濟持續復甦擴張更加強信心。(台灣消費者信心調查項目可分為6項:1、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;2、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;3、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;4、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;5、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;6、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。)
美國房市亦出現改善的喜訊,全美20大都會區1月房價指數上揚0.3%,為連續第8個月高於前月水準。主要是由於房價與房貸利率仍低,消費者紛紛把握8,000美元的首次購屋退稅優惠良機,使得房市逐步趨穩。亦有跡象顯示部分海外買家已重返紐約房地產市場。主要是最近國外買主動作積極,交易熱絡,投資人因近期美元走升,促使他們在紐約房價進一步上揚之前,及早進場,以免錯失機會。但根據標準普爾/凱斯席勒房價指數,較2009年1月下滑0.7% ( 至於10大城市1月的房價指數較去年同期持平 ),以及美國不動產仲介協會 (NAR) 指出,1月美國成屋銷售較上月下滑0.6%,主因房屋供過於求、房屋回贖權被取消、與低價促銷拖垮房價。顯示專家對紐約房地產即將上漲或下跌意見紛歧,紐約房市未來展望仍帶風險。另,史坦普房價指數委員會布立茲表示:他已連續2個月看到一些正面訊息,房市『有跡象正從谷底翻揚。』
2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最新就業報告,3月份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16.2萬人,增幅為3年來最高。而將最新修正值列入計算後,美國第1季平均每個月增加就業人口5.4萬人;加上美國3月失業率連續3個月持平在9.7%,顯示美國經濟持續溫和復甦。雖然為2007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,但由於其中近3分之1人口來自臨時人力,代表美國勞工市場距離復甦實際上還有一段路程。『就業報告』是美國勞工部 (Labor Department) 按月調查的結果,為分析師與經濟學家每月最重要的一項統計調查,單用這項指標足以描繪出總體經濟的『健康狀況』。而在應用上失業率是一項落後指標,雖然失業率屬於景氣循環落後指標,但失業率對於一般消費者信心有重大影響;如果無法確保未來工作是否穩當,理論上消費者將採取保守的支出態度,從而影響總體消費支出。根據調查所得的數字我們可以觀察到
1、工業生產狀況:由製造業就業人口、工作時數、生產力來估計。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用就業報告來估計工業生產值。
2、房屋開工率:由營建就業人口的變動狀況來估算。因為營建就業人數增加,代表房屋開工率可能增加,兩者間存在正向關傒。
3、GNP總值:GNP是統計某個國家在某一段時間中,該國國民所生產的最終財貨及勞務總值。而這項數字可以透過就業報告中的就業人數、工作時數及生產力來估算,並根據每月最新資料作修正。
4、勞動市場的緊縮寬鬆狀態,及通貨膨脹的潛在危機。景氣熱絡時,企業擴大雇用將使就業人口增加,工時增加,甚至工資水準增加,勞動市場趨於緊縮。勞動市場緊縮,味企業在勞動方面上必須花費更多成本,從而使得生產成本增加,最終產品可能被迫必須調高價格,而引發通膨危機。美國聯準會由99年中到2000年中一連7碼的升息動作,部分即是基於勞動市場緊縮可能引發通膨危機的立論。
2010-03-30 工商
2010-03-30 經濟
2010-03-31 工商
2010-03-31 工商
2010-03-31 經濟
2010-04-03 工商